近期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座高仿的埃及古文物狮身人面像引起埃及文物部门高度关注,由于施工方未获得埃及方面的许可建造复制品,遭到埃及文物部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对此,石家庄狮身人面像所在的文创园负责人回应说:“该尊狮身人面像是拍戏用的临时性场景,一次性所用,拍摄完了就拆除改景。”
近期,石家庄一座身长约60米、身高约20米,按1:1仿造的“埃及狮身人面像”引起埃及文物部门的关注。依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作为缔约国的中国大陆,高仿的狮身人面像已经触犯了国际公约。埃及文物部门负责人表示,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石家庄市长城影视城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是搭建的临时场景,目前还在建设中,拍摄完毕马上拆除。
山寨“白宫”、山寨“凡尔赛宫”、山寨“比萨斜塔”、山寨“埃菲尔铁塔”——用“山寨建筑”作为关键词搜索一下,各种山寨建筑,浮光掠影,铺面而来……真不知曾几何时,已身处“万国园”!或许是见多不怪了,也有不少网友会觉得埃及方面有些小题大做,就这么丁点芝麻事儿,双方沟通一下,拆了就是,至于闹到联合国去么?
其实,与埃及相比,中国拥有更多的世界遗产。以世界文化遗产而论,埃及仅有6项,而中国多达31处,此外还有双重遗产4项。但珍惜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仅仅拼数量,远远不够。进一步,在物质形式上的保护也仍不足以令文化遗产保值增彩,还应像埃及文物部门此次所表现出的敏感那样,在文化产权、文化内涵、文化价值上带着挑剔的目光警戒与捍卫。因此,山寨“埃及狮身人面像”得以建成并上升为外交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们某些人、某些部门文化敏感度比较低,这需要感谢埃及方面的提醒,并向他们学习。
假如有基本的文化敏感,就会有起码的文化自觉。在山寨建筑的问题上,文化自觉的行为首先体现在,警觉这种泛滥的建设风气,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侵入,是对本国本民族建筑文化风貌的一种直接的破坏。其次,山寨成国际笑柄,更有损国家以及民族的整体形象,被人讥笑为缺乏创造力。何况,中国各地正不断积极申遗,投入的成本据说也很大,如果自身还漫不经心地四处山寨,做出了不好的示范,那将来又怎么去维护自身的文化权利?将本国本民族的遗产申报为世界遗产,意义在于获得全世界的认可、尊重与保护,这同时也宣告自身有尊重他国文化权利的责任与义务。这方面的常识需要更多的普及,方可不再闹出国际笑话与争端。
而文化敏感的钝化以及文化自觉的缺失,根本还在于文化自信不够强大。不可否认,现代城市规划起源于西方,由此造成城市面目千篇一律的怪现象也被诟病已久,但因此不惜“山寨”西方经典建筑、遗存以突显“高大上”的个性化,无疑是缘木求鱼。如果文化自信够强大,那些山寨建筑理应多半过不了规划、审批各个关卡。由此而言,拆掉山寨“埃及狮身人面像”容易,拆除人们心中由现代化突进而带来的文化自卑,则必须在引进、消化、继承、吸收、融合的基础上,树立起牢固的文化自信心——这项工程既任重道远,又紧急迫切,没有基本的历史文化责任感,笑话与纠纷就会闹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