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没有假球,只有世仇!”“既分高下,也决生死!”这个夏天,“苏超”激战正酣,源源不断的网络热梗,营造出一种“互不服输”的紧张氛围。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当下,“苏超”的火爆,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竞技层面。场均观众8798人,超越同期中甲联赛;抖音话题#江苏城市联赛#播放量破亿;常州赛区“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本地特产销量翻倍;镇江景区夜游人数增长3倍;盐城“观鸟+观赛”套餐预订量超2万单……这些数据无不表明,“苏超”的真正魅力不在于胜负,而在于它如何将足球变成一场全民狂欢。
尽管号称“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但剑拔弩张背后,是江苏人骨子里的幽默与松弛。这种“互黑”文化,恰恰是“十三太保”间深厚情谊的另类表达。实际上,常州在“苏超”期间所有A级景区对扬州市民免票,镇江也为宿迁游客提供景区半价优惠,南京更是推出“跟着赛事游南京”优惠大餐……这些举措无不彰显着“绿茵场是对手,长江边是家人”的温情。
“苏超”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城市文化的盛宴。各城市纷纷以足球为媒,展示自身特色,推动文旅融合。”十三太保“齐发力,让比赛的影响力远超90分钟,也让”苏大强“在竞技与欢乐中,凝聚成更紧密的整体。
有人问,为什么中超、中甲不好看了?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比赛只剩下“比赛第一”的功利性,而“苏超”虽然嘴上喊着“比赛第一”,却真正回归了足球的本真——快乐、参与、共鸣。
“苏超”的球员并非职业巨星,他们中有白领、工人、大学生,甚至高中生。常州队的“老男孩”们白天上班,晚上训练,尽管三轮未尝胜绩,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正如教练樊毅所说:“球员们已经拼尽全力了!”这种平凡人的热爱与坚持,才是足球最纯粹的模样。
而观众呢?他们并非只为胜负而来。在五台山体育场,上万人的欢呼不是为了某支球队的胜利,而是为了共同的热血与欢笑;在社交媒体上,网友对“楚汉争霸”“早茶德比”的调侃,在增强家乡归属感的同时,也强调了兄弟城市之间的山水相连、人文相亲。
“苏超”的成功证明,体育赛事可以不只是竞技,更是城市交流、文化展示、经济联动的平台。江苏人用一场场“假世仇、真欢乐”的德比,演绎了足球的另一种可能——它不必被胜负束缚,而是可以成为感悟城市的语言、沟通情感的桥梁、推动发展的引擎。
所以,别再被“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玩笑骗了——江苏人嘴上说着“决生死”,心里想的却是“一起玩”。而这,才是“苏超”最打动人心之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